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9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探究用户使用电子书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有助于电子书产业走出缓慢的发展困境。[方法/过程] 以UTAUT2、使用满足理论为基础,从需求满足和外部情景因素两个层面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将需求满足细化为内容需求、社交互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3个测量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有效样本1 013份,使用AMOS21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需求满足、阅读习惯、价格价值、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激励措施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作用,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网络信息咨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程慧荣 《图书馆论坛》2002,22(1):72-73,78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入手,讨论了网络信息咨询用户,人才,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不同来源数据的方式探索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为用户健康合理地可持续使用社交媒体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平台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过程]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结合爬虫获取的包含部分受访者数据的用户行为轨迹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原因,构建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多源数据融合能够解决单一来源数据有效性不足问题。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任务情境、信息过载、社交过载、不良言论)和平台因素(系统功能、品牌形象、付费服务)通过内部个人因素(信息需求、认知差异、负面情绪、使用成本、使用习惯、隐私关注)影响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产生潜水、屏蔽、间歇使用、转移、退出和抵制等不同程度的消极使用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作为弱势对象在技术环境下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国外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国外基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在信息检索行为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行为模型、基于认知学的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用户特征与信息检索行为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在基于特定人群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科、组织团体、职业5个类别;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研究特点:研究主题丰富;医学是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最热门的学科。研究的不足:部分研究的实验样本规模过小、分析方法单一;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与改善信息检索技术结合较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尾理论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尾理论关注小众市场和用户的思路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保障提供了新视角,在实现信息服务总体目标、应对信息市场的竞争形式和顺应信息服务的个性化趋势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信息生产、信息船体和信息供求的长尾驱动下,通过识别和细分用户、完善信息资源体系、高效揭示和检索信息、注重用户个性化服务,长尾理论能为数字图书馆用户保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7.
用户查询信息障碍分析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影 《晋图学刊》2006,(2):28-29,5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环境的演变,使得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与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潮。然而,用户在查询信息方面的障碍却依然存在,且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客观分析了障碍,并从解决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出现对网格服务发现提出了挑战,UDDI上基于关键词和简单分类的服务发现机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需要.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网格服务发现机制,引入服务质量相似度的概念,为网格服务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成瘾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SQ(防御方式问卷)和KimberlyYoung互联网成瘾的八项指标,通过对97名互联网使用者直接发放问卷和发送电子邮件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互联网成瘾者占互联网使用者的16.52%,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2.75岁,其中以男性居多。(2)25种心理防御方式中,互联网成瘾者在幻想、期望、掩饰、升华、解除等心理防御方式上得分较高,正常使用者在期望、压抑、升华、掩饰、解除等心理防御方式上得分较高;与正常使用者相比,互联网成瘾者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抱怨、幻想、退缩、理想化、消耗倾向、掩饰等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否认的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presents a small-scale qualitative study in which th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from service user and carer (SUAC) involvement in social work, mental health nursing and social welfare courses at an English university were evaluated for any effects on student perceptions, knowledge, skills and practice. Using focus group methodology, student participants reported positive outcomes from exposure to SUAC classroom inputs such as a greater valuing of SUAC knowledge as expert knowledge, hel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and an appreciation of constructive challenges to mainstream curricular delivery. Notes of caution were identified, particularly in respect of the sometimes unexpected levels of emotion displayed by SUAC presenters. Recommendations for meaningful SUAC invol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made regarding the need to involve SUACs across the whole duration of a course; the ne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oth students and presenters regarding boundaries; the fit of presentations with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more partnership delivery in classrooms between academics and SUACs (possibly with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inputs); the opportunities for SUACs to present their own situations as real rather than hypothetical case studies for students and the possibilities that may result from introducing a ‘buddying’ system between students and SUACs throughout their stud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sights from this small-scale study merit further exploration on a larger scale i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service and user invol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to move forward in an inclusive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